轰轰轰轰——
响成一片的爆轰声接连四起,多架见证者-238自杀式无人机凭着惯性冲破烟幕、直击幕后。
如同产生了共鸣效应一般的爆炸冲击波,直接将原本浓郁的烟幕墙冲散大半,露出了隐藏其后的博军装甲兵真身。
“波斯人或许在局势操作上是不怎么样,但他们设计的武器,有一说一,真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既有特色又有良好实用性的,确实。”
望着指挥大厅主屏幕上,经由见证者-129察打一体无人机实时回传的战地图像。
望着画面中那些被近失爆炸的见证者-238炸断了“腿”,履带炸断、导向轮与负重轮炸飞,行走装置全损,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的艾布拉姆斯。
以及部分行走装置虽逃过一劫,但炮塔顶上那些相对脆弱的光学观瞄设备,已经被爆炸和破片冲击肉眼可见地砸变了形,同样被解除了战斗力的艾布拉姆斯。
饶是一向严谨,且对伊朗人的时局操作颇有看法的参谋长李正剑,也不禁感叹“操作或许不行,但装备是真挺不错”。
简而言之,波斯人这抽象操作,对不起他们的军工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研发出来的这些好装备。
但凡波斯人的时局操作不那么抽象,这些自研自产的伊朗国产装备,原本是可以在当下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节点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与效用,以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的。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时间也不能退回重来。
空有好装备却没能物尽其用的波斯人,往后的路有多难走,已经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料到的了。
但以上这些毕竟与周正无关,波斯人没法把自己的好装备物尽其用,那是波斯人的事,周正不在乎也懒得去在意波斯人以后如何如何。
只要自己能将这些好装备发挥最大的战场价值,为胜利添砖加瓦、铺平道路,那就是最让人满意的结果。
“说起来,见证者-238,这种升级后的‘超级飞天小摩托’好虽好,可还是有些战术局限性的。”
李正剑的认可感叹声话音未落,倒不是对其否定泼冷水,只是稍微有点其它看法的周正继续道。
“你注意到没,老李,这见证者-238是完全的射后不理弹药。虽然这样能强化装备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性,提升打击效能。”
“可是这玩意儿是既没有人工智能识别,也没有敌我识别系统的。”
“换言之,它根本无法区分敌我,甚至是平民载具类目标,只要是散发高红外热源信号的载具类单位,在它那红外导引头眼里就都是可打击对象,挑个最先发现、距离最近的目标就一头扎下去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把打击波次分开,分成一波9架、合计9波,这种一点智能都没有的打击方式,注定了如果81架见证者-238一口气全打出去,聚合成一个攻击波次的话,那必然会有相当大的火力浪费,一定会出现多架见证者-238同时或连续命中同一个目标这种情况的。”
“这还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我刚刚说的,这玩意儿不分敌我和平民,作战局限性很大。最理想的作战环境也就是这种对敌军装甲集群的覆盖式轰炸了,但凡敌军装甲部队现在和我们的部队纠缠在一起,见证者-238就会失去效用。”
“往后的打击策划环节和使用过程中,咱们可千万得考虑到位,我可不想这38公斤的聚能破甲战斗部砸在咱们自己的坦克头顶。”
“嗯——这倒是,是有这种局限性得考虑进去。”
适时发挥延展思维的李正剑想了想,点头认同没多久又补充说道。
“不过,见证者-238本身就是见证者-136的升级版,本质上仍是消耗性武器。名义上叫无人机,可若是在咱们解放军里,这种武器连装备都算不上,采购名录里得归进耗材。”
“虽然战术局限性大了点,可我倒觉得,这种低智能性的不分敌我,既可以说是对技术不足的妥协,也可以说是对生产成本和效率的保障。”
“毕竟波斯人的武器技术并非世界顶尖,又长期处在被打压封锁的状态下。”
“他们在自研自造武器装备,很多时候不光得靠黑市渠道采购,有时甚至得靠偷、靠战场俘获来逆向工程,技术难度本身就很大,同时又得考虑到装备本身的设计定位。”
“比如见证者-238这东西,设计定位就是一款尽可能低成本高打击效能的武器。”
“以波斯人自身的技术水平,并不支持将这款武器高度智能化。如果硬要放弃实用化而刻意追求高大上,硬要靠非常有限的外部技术渠道达到高度智能化的话,那一定会可以料想的代价高昂,这就和武器本身的设计定位冲突了。”
“总的来说,见证者-238或许不够先进完美,但它已经是尽可能做到最好的产物,是非常典型的求真务实、实用主义优先。”
说到这里,越说越觉得颇有感慨的李正剑顿了顿,随后话锋一转开始了自我批评。
“这倒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军工精神,司令员,即便放眼全球,也是鲜有军工系统能做到波斯人这一步的。像未来科技,他们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噱头、概念圈钱优先,而非实用主义,不是面向战争去造那些真正有需求、有实用价值的武器。”
“我承认我曾经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对波斯人戴着有色眼镜报以偏见,觉得一群神棍罢了,能捣鼓出什么先进强力的国产现代化武器?”
“实际上却不然,现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哪怕是曾经的我。类似见证者-238这样的实用主义优先武器,我们已经在波斯人的产品名录上见过很多了。”
敢于自我检讨,承认并纠正错误,这一样是难能可贵的优点,对参谋长这个职务而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李正剑的话语报以认同并缓缓点头,然而现实越是如此,就越让周正难免心绪复杂地感慨万千。
“哎,可惜啊。”
“波斯人有整个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工业,还有一批务实奉献、脚踏实地的军工科研工作者,甚至还有像苏莱曼尼这样卓越的军事家。”
“他们有这么多让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现实却又是止步于此。”
“虽不是盟友但至少也是朋友,我确实为他们感到惋惜。”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我希望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同时不否认其当下的严峻残酷。事实就是敌人不会给我们的软弱无能以任何机会,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这是波斯人用血的教训给我们很好地上了一课,值得我们为之警醒牢记。”
战时指挥虽然在大部分时候都很紧锣密鼓,忙得脚不沾地,甚至连喝口水的功夫都顾不上。
但也不是指挥过程中全程如此,如果稍微有点碎片化的空闲时间的话,那周正还是很乐意和李正剑这样逮空聊聊有意义话题的,起码比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地持续盯着大屏幕要强那么一些。
与此同时,就在周正与李正剑分享观点、畅所欲言的当下,在指挥大厅主屏幕中被实时直播挨打的博军情况,还在可持续性的进一步恶化。
虽然那些已经被击毁了的艾布拉姆斯残骸,有不少都因弹药和油料的殉爆而熊熊燃烧、浓烟滚滚,制造了远比艾布拉姆斯坦克本身更明显、更高温的红外热源信号,理论上更能吸引并不智能的见证者-238打击。
但摸清了见证者-238性能原理的李正剑,早在打击策划阶段就考虑到了这点,并充分发挥咱解放军极强主观能动性的优良传统,主打一个“装备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活人就得活用装备打胜仗”来指挥部署。
为了避免后续攻击波次的见证者-238,不去打还能动弹的敌军车辆,而找准已经被击毁的燃烧冒烟残骸一头扎下去,炸了个寂寞浪费火力。
李正剑在打击策划阶段,就从地图上给博军装甲部队的所在区域画了个圈。
并要求部队围绕这个圈,去做见证者-238的飞行路线规划,以求做到360度环形进场,从博军装甲部队所在区域的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进行打击。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第一波打击自南向北飞来,炸了最南面的博军装甲部队车辆,虽然留下了大量高温高热的燃烧残骸但没关系。
因为下一波攻击是迂回绕后,自北向南飞过来的。
见证者-238那简单至极的机载火控程序里,是有“锁上就打”,也就是专挑锁定范围内距离最近、最先被锁上的目标而攻击的底层代码逻辑的。
如此一来,就算战场相距较远的位置上有更高的热源信号,也不会被锁定,迂回绕后自北向南飞来的第二波次见证者-238,会专挑距离最近的北方博军车辆目标狂轰滥炸。
这一简单的原理放在其它打击方向上也是一样的。
自西向东而飞的见证者-238会先打西面的目标,而非更远端的残骸;自东向西而飞的见证者-238则会先打东面距离最近的目标,不锁更远端的目标而去。
如此一来,就能通过简单的打击路线规划,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够智能化,相对而言很是呆板的见证者-238火力浪费。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红外锁定这种制导模式,在陆地战场上的局限性。
毕竟陆战不同于空战,陆地上被击毁的车辆残骸可是会直愣愣地摆在那儿,持续冒烟燃烧制造超大热源信号的,甚至远比需要锁定的车辆目标本身更加显眼。
而空战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被击毁的敌机一炸,残骸自动天女散花坠落,火光浓烟不出片刻就会随风而去,不存在热源遗留问题,对于红外锁定来说自然是最理想的作战环境。
陆地战场就是因为红外环境过于复杂、变数太多,在坦克\车辆类地面制导弹药上随意使用红外制导,会存在太多的战场变数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打击效能甚至可能会伤及自己人。
而见证者-238用上末端红外制导,纯粹是因为这弹药本身就不是为视距内作战、前线近距离交火而设计的,这就是一款专为远距离打击敌纵深大规模载具单位而特化设计的低成本武器。
超视距反坦克作战,也算现代战争模式下一个崭新的课题领域了,伊朗人自研自造的见证者-238算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从实战效果上来看,也算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对得起周正将其视作底牌之一,摁在手里压了这么久才出其不意地首战亮相。
战场上,被李正剑策划实施的“360度无死角轰炸”方案,炸到几乎生活不能自理的博军装甲部队,已然是乱成了一锅粥。
南边被炸往北撤,结果北边挨打被炸。
南北被夹了那就往左右两翼疏散,结果这该死的自爆无人机就跟长了脑子、自己会思考一样,紧接着就从左右两翼连续袭来,又是噼里啪啦一通狂轰滥炸。
不止两头受气,已然成了四面挨打的博军装甲部队,这下是彻底的人都被炸麻了。
本来一览无余的平原地形,是最有利于装甲部队发挥优势发起进攻的,能够将安提加这“太子旅”的作战优势最大化。
可现在,光秃秃的平原地形既没有建筑物、也没有人口聚居区的人肉盾牌可供利用,完全是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的安提加虽然迄今依旧安然无恙,但面对自己呕心沥血带出来的部队,搁自己眼前被炸成这逼样,那是真急得跳脚、恨不得一蹦三尺高蹦上房。
“我的部队!我的坦克!我的装甲车啊!!!”
“啊啊啊啊——去你妈的干爹!哪儿有干爹这么欺负干儿子!安德罗我跟你没完,你给我等着!!!”
讲批话急得跳脚没有任何作用,深知这一点的参谋长虽然也急,但还是把安提加第一时间连推带搡地送上了旅长专车,赶紧先撤到安全距离再说其它。
而后一把合上车门,直接拍了拍前座司机位的驾驶窗玻璃下令。
“走!把旅长带到安全的地方!这儿我来指挥,快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