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三界又十年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徒己 8558 字 2024-11-04 18:09

“母后,都是儿子的错,儿子不应该听父皇的话,若是儿子当初留在‘大雄宝殿’之中,也不会像现在这般......”

灵山之上,“大雄宝殿”之外,大唐太子李沉香直溜溜地跪在地上,而他面前站立的岂不是留守在大唐的“三圣母”杨婵吗?

此时的灵山,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庄严神圣,灵气弥漫,仙草奇珍遍生,偶有仙鹤灵兽在林间穿梭,倒是弱了几分佛门气息。

“起来吧,你如今的境界比为娘都要高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怕别人笑话?”

“十年了,当初你父皇不让你等留在里边,自然有他的道理,你难道还担心你父皇的实力吗?”

“再说了,不是还有你舅父和两位伯父在里边吗?放眼整个三界和‘盘’界,恐怕还没有谁能轻易拿下他们——”

原来,“大雄宝殿”之中的激战,居然已经持续了十年?

在这十年里,镇元大仙、菩提老祖、观音菩萨以及从“幽冥血海”来的那位青衣老者,四人分别占据了四个方位,全力维护着“天地宝鉴”对于“大雄宝殿”的防御。

从这四位“准圣”强者偶尔有的痛苦表情不难看出,他们维持的有多么费力,却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竭尽全力硬撑着。

到了后来,镇元大仙甚至招来了人参果树,而观音菩萨玉净瓶中的“三光神水”,也被用去了大半。

“大雄宝殿”之内的情景众人不得而知,可这“大雄宝殿”之外也有不少人呢,一开始彼此还能够和平共处,都等着“大雄宝殿”之内恶战的结果呢。

可惜,整整等了一年,也没见到有半点动静。

如此一来,李治的两大护法蚊道人和小白龙、猪八戒以及李沉香、李离洛等人可就沉不住气了,不能进到“大雄宝殿”之中去,难道还不能减除“盘”界来人和如来的这些拥趸吗?

于是乎,“大雄宝殿”之外,整个灵山之上就爆发了多起厮杀。

也该着这些人倒霉,“盘”界来的几尊“圣人”都在“大雄宝殿”之内,在李沉香这些“准圣”强者面前,灵山僧众更是有些上不了台面。

要知道,诸如东来佛祖、燃灯佛祖、药师佛以及玄奘法师等人,这些“准圣”强者可都是李治这一边的,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能相助如来的这些追随者不成?

更让人绝望的是,双方的厮杀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来自“星辰阁”的五大护法见势不好,原本就有些抵触此行三界的“青玉剑蝶”直接就下了命令,撤走灵山。

从哪里来的再回哪里去,他们心中更关心的,还是他们自家的三宫主“怜星”。

那五位一退出,整个局面就彻底失控了,剩下的“盘”界众人无一走脱,悉数被李沉香等人灭杀。

而灵山僧众由于人数太多,在诛灭为首的阿难、迦叶之后,由东来佛祖出面,保下了那些人的性命,其中就包括当年十八罗汉之中的十六位。

没有了抵抗,厮杀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大唐来的这么多人依旧守在“大雄宝殿”之外,而东来佛祖和药师佛为首的僧众,则开始修整残破的灵山。

按照先前的约定,这座灵山以及西牛贺洲近乎半壁是留给东来佛祖的,未来已来,他这尊“未来佛”也终于能够真正当家做主了,即便如今的佛门已然不比从前。

“大雄宝殿”如今自然是无法启用,东来佛祖和药师佛合力在“大雷音寺”另外一处山头重建佛殿,作为今后西天佛门的聚集之所。

倒是那位身份和地位更加崇高的燃灯古佛,却不知何时已经不见踪迹?

三界之大,四洲之广,终究会有这位洪荒大佬的驻足之所吧?

......

一年、两年、三年......

红尘多蹉跎,神佛一念间。

挥挥弹指过,不觉已十年。

即便灵山还是有信息传回大唐,作为大唐皇后的“三圣母”杨婵,也终于在长安坐不住了,在武媚娘和上官娉婷的陪同之下,三人落足灵山。

而在这三女身后,居然还跟着一名身材高挑的少年郎?

看年龄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却已经有着成年人的身高,至少已经不比杨婵三女低多少。

往脸上看,好相貌!

明明是一位男子,却肌肤似雪,剑眉星目,他的眼神宛如秋水般深邃,充满着灵性,仿佛能够洞悉一切,亦真亦幻、如梦如醉。

他的脸庞刚毅而柔和,如同上好的玉石雕刻出来的一般,高挺的鼻梁,让此人不仅有东方人的神韵,又多了一丝异族气质。

这是何人?

年纪轻轻的,一身修为居然到了“太乙金仙”境界,尤其当他站立在那里之时,仿佛就是一把出鞘的利剑!

头戴文生公子巾,身穿一套月白色的文生公子氅,腰悬宝剑,说不出的文采风流,执弟子礼恭恭敬敬地跟在杨婵三人的身后。

只是,像灵山这样的场合,杨婵等人来了也就罢了,居然带着一位区区“太乙金仙”境界的少年,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呢?

......

好半天,李沉香才从地上站起来,眼神之中依然满满的自责和后悔。

“好了,灵山上的事情为娘也一清二楚的,你也无需自责了。婉儿给你生了一个儿子,如今修行也上了正轨,可要比你小子当年听话多了。”

李沉香十年不曾离开灵山,连上官婉儿分娩都不曾在现场,还好那是在大唐皇宫,又有杨婵等人照料,一切自然顺畅无比。

由于皇爷爷李治不在,而李沉香这个当爹的也没回去,“大明宫”之内那位小皇孙都长到九岁了,依然没有一个正经的名字。

上官婉儿不敢自专,倒是杨婵想起李治曾经推崇过的几位史上名人,姑且给孩子取了一个小名“阿瞒”。

李沉香和上官婉儿的儿子,那天资还能差吗?

又是李治这位“人皇”孙子辈的第一人,小“阿瞒”一生下来享受的待遇就不是他人能比拟的,出娘胎就有着“金仙”修为,短短数年之间,硬是将“轩辕诀”修炼至大成。

是的,小“阿瞒”的启蒙之人自然已经有不少,诸如杨婵等五位李治的后妃,哪一个不是惊才绝艳、神通广大之辈?

最终,杨婵还是做主让小“阿瞒”拜在了人族三位圣皇的门下,或者说,三位圣皇算作小“阿瞒”这位皇太孙身边的“三师”了。

尤其是轩辕黄帝的功法,若是从李治那里论起,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让母后和诸位姨娘费心了,婉儿和......那小子可好?”

听到自己有儿子了,李沉香的心难得柔软了下来。

“咯咯咯,婉儿现在可是‘大权在握’,整个皇宫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若是她为男儿身,处理朝政之事恐怕比太子殿下都要强上不少。”

“至于那小‘阿瞒’嘛......正如婵姐姐所说,那小子比太子殿下当年好带多了,又有三圣皇在一旁教导,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杨婵作为小“阿瞒”的亲奶奶,还真不好多说什么,夸的太狠了显得有些不“谦虚”,若是“谦虚”两句吧,似乎还真就有些对不住“阿瞒”那小子了?

好在长孙娉婷也跟了过来,她是李治身边第一个女人,从李治到李沉香,再到如今的小“阿瞒”,大唐三代之主算是在她的眼皮底下长大的,那份感情不是其他人能比拟的。

“好了,你父皇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出来,我等也不能这般枯等在此。本宫看这处山头相当不错,可命人建造一些屋舍,轮流守护就是了。”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原本这番话该李沉香这个大唐太子来说的,可惜,李治进入“大雄宝殿”十年,他哪里还有心思顾及这些?

如今,杨婵来了,一切倒是井然有序起来。

如来佛祖能够将“大雄宝殿”建在此处,可见此处的不凡在整个灵山绝对是能够排得上号的。

“大雄宝殿”之内打斗了十年,灵山之上,东来佛祖他们也建设了十年,那么大唐呢?

如今的三界,天庭之主不在其位,诸多事宜一律送往“紫微宫”处理,而三界唯二的“圣人”又在灵山“大雄宝殿”之中“决斗”,整个三界四洲之地人人惴惴不安、蠢蠢欲动。

当然了,那些人也只是暗中有些想法而已,真正敢于行动的却没见到几个,而大唐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大雄宝殿”之中的部分决议,还是被有心人给传了出去。

别人的事情杨婵可以不管,而自家夫君分到的“既得利益”,她作为李治的后宫之主,自然有义务替李治给收回来。

十年时间足够了,整个南瞻部洲,又加上一个东胜神州,都成为了大唐的治下,如此一来倒是和“瀛洲岛”彻底连成一片。

不仅如此,李治有了“人皇”之尊,又是三界之中的“圣人”,四海龙族早就向李治靠拢了,此时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投入到“人皇”麾下。

这范围和势力可就大了去了,若是再算上天庭的“紫微宫”,整个三界之中,李治俨然已经成为了第一人。

杨婵吩咐人在“大雄宝殿”之侧建造房舍,灵山之上也有人在一旁听到了,竟没有一人敢站出来说句阻拦的话?

“阿弥陀佛,既然‘三圣母’想建造一处暂栖之所,不如就让贫僧从旁相助吧?——”

此时的“大雄宝殿”之外,东来佛祖和药师佛等人都不在,灵山土著的僧人品阶不够,就算是心中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

玄奘法师却主动请缨站了出来,他身后的降龙罗汉、韦护和惠岸等三人也不曾离去,毕竟观音菩萨还在拼力防护着“大雄宝殿”呢。

“也罢,既然玄奘法师有意相助,本宫就先行谢过了!”

李治不在,有些事情杨婵也不想做的太过明显,尤其眼前这位玄奘法师身份有些特殊。

若是真论起辈分来,这位当年可是同太宗皇帝拜过把子的,只是后来一分为二,出现了唐三藏和玄奘法师二人,别人不清楚杨婵还能不知道吗?

“沉香啊,这个少年乃是你父皇收的关门弟子,虽然修行时日尚短却也有了不俗的进境,你向来修行颇杂,有时间就好好调教一番这个小师弟吧——”

一切事情都因为杨婵的到来走上了正轨,似乎她还没有离开的打算,仿佛就要在灵山长住了吗?

“小弟李太白,见过太子师兄——”

听到杨婵提到自己,跟在身后的那位潇洒少年郎赶忙走了过来,冲着李沉香深深施了一礼。

李太白?

没错,在另外一个时空里,这位可是整个大唐最为耀眼的诗人,其在诗坛的影响力更是绵延至后世,被人冠以“诗仙”的称呼。

这也是当年李治徒行三界之时,在西域之地留下的一份因果,收下了尚未出生的李太白为关门弟子,并留下功法两则、剑诀一套,声称待其修行至小成之后,可到长安城前去寻找李治。

没想到,刚刚过去短短的十数年,这位李太白可不仅仅将李治所留功诀修炼至小成,那套剑诀隐隐已经有大成之境。

十二岁生日一过,李太白就只身离开蜀地,拿着当年李治留下的玉符为信物,前往长安寻找师尊。

这还能有找不着的吗?

或者说,李太白一进入长安城,就被“三圣母”给发现了。

原因无他,李治留给李太白的玉符,乃是其亲手炼制的,上边自然有李治特有的气息,杨婵焉能觉察不到?

况且,当年的收徒之事,李治回来之后也已经告知杨婵,声称此子于剑道一途天资不可限量,将来的成就也许会超过其他弟子。

要知道,李治的座下弟子哪一个都不是平庸之辈,尤其是上官婉儿和石矶,这些年也逐渐在兑现着自身的天赋。

得英才而教之,何乐而不为也?

当杨婵看到李太白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孩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了一年多,就连此次灵山之行也将其带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