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雄宝殿”,这十六年来发生的一切尽在李治识海之中闪过,李治又岂能不知道灵山上这些人都做了什么?
“多谢尊驾鼎力相助,说不得,将来朕或许还有一事会求到尊驾面前。”
看到了眼前这位老者,李治禁不住又想起了最后那一座十二品莲台,就是“冥河老祖”手中的“十二品业火红莲”。
既然此老继承了“冥河老祖”的修为,也继承了“幽冥血海”的基业,想必“十二品业火红莲”也应当落到其手中了吧?
当年的四座十二品莲台,李治已经得到其中的三座,似乎没理由让最后一座旁落他处吧?
没兴趣跟着鸿钧道祖一起去“探险”,李治却想着是否能够将四座十二品莲台再次合四为一呢?
哈哈,想想都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只要是有违“天道”的事情,似乎李治都挺想尝试一把的。
“哦?将来帝君但有所命,老朽绝不推辞——”
即便不清楚李治会有什么事情求到自己面前,青衣老者还是坦然应诺,先前都那般倾力相助了,更何况是如今的李治?
“我等恭贺‘人皇’归来——”
巫族自有九凤这座“祖巫”在,阿修罗族又有那位青衣老者,这二人绝对都是本族之中说一不二的存在,自然够分量说出“代表”的话来。
再看此时躬身相贺的妖族、龙族或者佛教众人,虽然也有不少“准圣”强者,却已经远不如当年鼎盛之时了。
妖族之中的大能,李治的麾下就有不少,诸如蚊道人、白泽等人,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存在。
可是,场中却多了一众身形壮硕的僧人,此人竟然是站在妖族队伍之中的?
“哈哈,原来是乌巢禅师到了,朕倒是有些年月没能聆听老禅师的教诲了。”
乌巢禅师也是一个“经历坎坷”之人,西游之时同李治有过交集,更是得到了对方所赠的“化虹之术”,让李治躲过多少劫难?
此人是封神之时的陆压道君,却也是当年妖族天庭最小的太子,如今佛门灵山祖庭分崩离析,此人居然又回到了妖族的怀抱?
龙族队伍之中,站在最前排的有三人,黄龙道人和二十八星宿之中的亢金龙一左一右,却是将小白龙让在了中间位置,这也是三位“准圣”强者啊。
剩下的人就五花八门了,有大唐域内的门派,有三界四洲的散修,也有各方势力派出来的代表,不一而足。
脚下的灵山乃是佛教圣地,佛门之人此时自然不会缺席,只是如今却分作两派东西而立,有“东来佛祖”和“药师佛”为首的原西方教僧众站在西边,而观音菩萨、玄奘法师等人却在东边站立。
“嘿嘿,玉帝老儿,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如今九郎率众驱逐‘盘’界诸魔,又是‘圣人’之尊,他可否做一做这三界之主的位置呢?”
“再说了,三界分为天、地、人,各自有相应的界主,原本就不存在高低之别,九郎本就有‘人皇’之位,由他来做‘大天尊’也在情理之中。”
看到眼前这么大的阵势,孙悟空“莫名”地兴奋了起来,竟然排众而出,当着数千人的面,冲着大天尊说道。
孙悟空这番话一出,许多人就不镇定了,欣喜者有之,艳羡者有之,当然也有不少眼红的。
大天尊闻言眉头紧锁,如今的局面,其实大天尊在潜意识中也曾有过预料,只是由孙悟空当面挑明,似乎不太符合这猴子的性格啊?
难道说,是有人在背后指使这猴子吗?
大天尊疑惑不解,李治也是一头雾水,却瞥见一旁的菩提老祖老神在在地在那里闭目养神。
原来如此啊!
放眼整个三界,能够指挥动孙悟空的人并不多,而这位与世无争的菩提老祖绝对是其中一位。
被孙悟空这么一起哄,周遭诡异地安静了数息,然后陆陆续续就听到不少人的附和声,终究这些人都是听到李治的宣告声过来的,或多或少都算是李治的拥趸吧?
“这个......”
如此一来,大天尊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天尊,可否让老朽来宣布您的‘决定’?”
正当大天尊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身旁的太白金星站了出来。
“呵呵,太白愿意给众人解释一番,本天尊自是乐见其成。”
看着太白金星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大天尊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拒绝他。
“诸位道友请了,想必诸位道友大多数都是认识老朽的,即便有初次见面的,也应当听说过某家‘太白金星’的名号。”
“方才大天尊也说了,‘人皇’此次乃是我三界之大救星,若非‘人皇’力挽狂澜,也许我三界已经遭人屠戮了。”
“因此,大天尊谨遵鸿钧道祖钧令,将三界共主之位禅让于‘人皇’李治,望三界四洲共鉴之——”
太白金星说这番话,手中不知何时又多出一枚玉符来,紫气蒸腾、道韵环绕,竟然是一枚罕见的先天玉符?
“太白,你?——”
太白金星这番话,首先被震惊到的不是别人,正是离他最近的大天尊,可惜责备的话尚未出口,他也看到了太白金星手中的那枚玉符。
“紫......紫霄符?”
别人或许不识得此物,大天尊又怎能不识得?
太白金星手持之物,乃是鸿钧道祖的随身玉符,名为“紫霄”,别的功效也就罢了,对于“准圣”之人参悟“天道”再好不过。
既然太白金星手持“紫霄符”,那他方才所说的话自然就是鸿钧道祖的意思,只是顾及大天尊的颜面,反而以大天尊的口吻说出来而已。
“不错,三界共主之位自当由对三界有大贡献者居之,无论修为、人望、德行,‘人皇’李治实乃本天尊生平仅见之人。”
“今日当着众道友之面,本天尊将三界共主之位‘禅让’给‘人皇’,希望诸位今后能够多多襄助‘人皇’,共同维护三界之安危、造福三界之亿万生灵——”
已然走到了眼前这一步,大天尊似乎猛然看开了。
随着他这一声宣告,灵山的上空顿时霞光万道、瑞彩千条,一道醒目的白光自天庭方向传来,径直奔向李治所在的位置。
“这?......也罢——”
那道白光,乃是三界共主的象征,乃是此方“天道”承认的存在,可惜,若是没有李治的允准,依然无法没入李治的体内。
李治感激地看了孙悟空一眼,缓缓举起右手,将在头顶徘徊的白光取下。
“帝君、帝君、帝君——”
也许是为了区别之前的大天尊,众人还是延用了昔日对李治的称呼。
“多谢大天尊的信任,也多谢诸位道友的抬爱,今后若是有用得到朕的地方,诸位大可前往‘瀛洲岛’相见!”
李治继承大唐皇位也近百年了,有了“人皇”的称号也数十年了,没想到今日却享受了一把“黄袍加身”的待遇。
问鼎沧溟,成就三界共主之位,这该是何等的荣耀?
事实上,在数十年之前,南海“潮音洞”举办的那场“佛道会”,诸位“准圣”大佬就有意将李治推到三界的最顶端。
能有今日这样的场面,也算是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吧。
“九郎,今后的三界就看你的了,本天尊......告辞了——”
看着群情激奋的场面,大天尊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他并不完全是因为失去了三界共主的位置,而是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的三界共主,似乎从来就不曾同三界融为一体?
何曾见过有人在自己面前欢呼雀跃?
何曾见过有人跟自己这个三界共主勾肩搭背的?
若是说,李治这样的人才会被一众大佬所拥戴,那么,自己这些年又算得什么呢?
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感觉,在以往漫长的日子里,大天尊总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掌控整个三界。
如今看来,似乎众人所看重的,恐怕更多只是他的出身和来历吧?
“恭送大天尊——”
李治当先抱拳一拱,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只可惜动作有先有后,倒是显得凌乱了许多。
......
灵山一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李治也率众回到了“瀛洲岛”。
只是,大唐众人在灵山之上逗留了十多年,光是宫殿就修建了不少,也算是一份不小的基业了。
李治一向是个“勤俭持家”的人,自然不能将这些宫殿舍弃,临行之时将蚊道人留在了灵山,辅以因陀罗和鲁托罗为左右臂膀。
他们作为李治的三大护法,如今看来似乎并不能派上多大用场,放在灵山看护这些宫殿群倒是人尽其用。
被打回“灵珠”原形的哪吒,经过李治的一番救治终于又恢复了人形,修为却只有“玄仙”境界,恢复往日的风采不知要耗费多少岁月。
他已经不可能再返回天庭,却又不想跟着李治去往长安或“瀛洲岛”,反倒是看上了灵山的风光。
不管怎么说,大唐在灵山建造的宫殿群,就在当初“大雄宝殿”之侧,那可是整个西天灵山灵气最为充足的地方啊。
看到哪吒的坚持,李治也没多说什么,好在留下了蚊道人三位护法,护卫哪吒的安全应当不在话下,除非真有哪个不开眼的冒出来。
李治连长安都没回,直接把李沉香又给塞了回去,反正那小子处理朝政比自己强太多了。
倒是让人将上官婉儿所生的儿子,也就是李治的第一个孙子接到了“瀛洲岛”。
“‘阿瞒’?你小子也有十六岁了吧?居然只有‘玄仙’境界,太暴殄天物了!”
看着眼前这位叫做“阿瞒”的小皇孙,李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怎么就鬼使神差地给他起了一个“阿瞒”的小名呢?
“阿瞒拜见皇爷爷、皇奶奶,非是阿瞒疏于修炼,实在是爹爹他把‘山河社稷图’给带走了,孙儿的进境才会如此之慢。”
虽然第一次见到自家皇祖父和皇祖母,小阿瞒却毫不怯场,甚至还敢同李治对峙着。
按理说,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人,能够有“玄仙”的修为,那已经足以称得上天才之辈了,可惜他却是生在了如今的大唐皇宫之中。
不说别人,对比他的太子老爹和太子妃老妈,这小阿瞒落后的就不是一点半点啊。
“都十六岁了,宗正寺也没人去催你入‘玉牒’吗?”
听到小阿瞒如此回复,李治也不好再说什么,这孩子说的没错,当年的小沉香可不是靠着“山河社稷图”吃起来的?
话题一转,李治问起了小阿瞒的名字来。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就算在普通人家,恐怕早已取了大名,偏偏这位大唐的皇太孙还一口一个“阿瞒”的叫着。
“回禀皇爷爷,娘亲说孙儿的大名还要皇爷爷亲自来取才行,孙儿觉得‘阿瞒’这个名字其实挺好的。”
得,修为之事的责任推给了自家老爹,取名字的责任直接又推给了李治这个皇爷爷,惹得一旁的杨婵“咯咯”直笑。
就在这时,李治心念一动,身上有一件物事居然要跳跃出来?
“唰——”
一道光闪过后,李治手中出现了一物。
那是一个不足一尺的小鼓,两面蒙皮,腰部细两头粗,竟然是一件“先天灵宝”。
“皇爷爷,您怎么知道孙儿喜好乐器?这面‘羯鼓’是您给孙儿的见面礼吗?”
这玩意叫“羯鼓”吗?
李治自己也不清楚,这还是灵山之役时,李治从“盘”界那位大长老手中获取的战利品,却不知该如何使用罢了。
“哼,不好好修行,尽鼓捣一些奇淫异巧的玩意,既然你与这......‘羯鼓’有缘,就便宜你小子了。”
“另外,你是大唐的皇太孙,怎能没有一个正经的名字,不如就叫‘隆基’如何?”
有一个“阿瞒”的小名,又如此喜欢乐器、音律,李治觉得如果自己不把“隆基”这个名字给赐出去,是不是有违“天道”啊?
......
“九郎,怎么总觉得你对阿瞒的态度怪怪的?不过,那个‘羯鼓’倒是一件好宝贝,‘李隆基’......这个名字也不错。”
李治打发走了小阿瞒,严令小白龙将他带往“瀛洲岛”第二重,好好操练一番,不到“金仙”境界绝对不能放他出来。
“也没什么,这孩子将来注定要承继大唐基业的,总是不务正业也不是个事,在‘瀛洲岛’修炼几年之后,就把他扔回长安监国去。”
李沉香,如今已经是“准圣”之中的强者,尤其是经历了灵山一役,也算是见过世面了。
李治并不打算继续将儿子束缚在大唐政务之中,可惜,他自己更不愿意去受那份罪,这个十六岁的小阿瞒岂不是最好的接班人?
“九郎,听孙三哥说,鸿钧道祖曾经跟你有一个十万年之约,却被你给直接拒绝了?”
别看李治平日里“嬉皮笑脸”的,一旦他做出的决定,杨婵很少会唱反调的,尤其是对于儿女或弟子们的安排。
“十万年?太久了!三界这么大,难道还装不下你我吗?他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朕只要能护得大唐强盛、护得三界安稳就好。”
大殿之中没别人了,李治慵懒地靠在椅背上,说着毫无追求的话,谁又能想象的到,贵为三界共主的“人皇”,会是这样一副形象呢?
“你啊......都不知道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拥护你来做这三界之主?就算是让我二哥做了,都比你看着像那么回事。”
既然李治都这副形象了,杨婵也就放开了往日皇后娘娘的做派,像他们这些修行中人,还真就不是太习惯那些繁文缛节的礼仪。
“说到大哥,他应该快过来了,‘圣殿’最东边那座宫殿朕已经亲自锻造好了,大哥来之后,朕会给你们一个惊喜。”
李治近乎宠溺地看着一旁的杨婵,仿佛又回到了他们刚刚相识的时候,转眼之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二哥要来吗?你又准备了什么惊喜啊?”
他们口中的“大哥”和“二哥”,指的自然是二郎神杨戬,只是李治现在习惯性从他们四兄弟的排行称呼罢了。
如今的“圣殿”,乃是整个“瀛洲岛”第三重的总称,不仅有数量庞大的宫殿群,更是引来了数道灵脉纵横其间。
既然坐了三界共主的位置,总得有一个“办公”的地方吧?
不过,李治却并不希望整出天庭那么大的排场,他自己连长安城都不愿意久待着,若是真把这“瀛洲岛”也建成了另外一个长安城,估计他这位三界共主又要开始“外逃”生涯了。
“圣殿”的最东边,前几日李治倒是在那里待了几天,却没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些什么。
“婵儿且容为夫卖一个关子,总之,一定不会令婵儿失望就是了。”
即便杨婵再三追问,李治依然不肯吐露半句,只是笑呵呵地看着杨婵在那里佯做嗔怒,直到杨戬的到来。
“岳母大人,二哥,你们来了——”
来人不仅仅只有杨戬,更有“斗牛宫”中的云华仙子,也就是杨戬和杨婵的母亲。
这二人一到“瀛洲岛”,李治就离开了“圣殿”,直接迎了上去。
“娘亲,您怎么来了?”
看到娘亲和二哥的到来,杨婵自然高兴的很,杨戬倒是没少来“瀛洲岛”,而云华仙子却是首次踏足此间。
“婵儿也好多年没到‘斗牛宫’去,为娘都想你了,你二哥接到了九郎的传讯,说有要事务必请为娘来一趟‘瀛洲岛’,这不,为娘就来了吗?”
这母女二人一见面,别提有多亲热了,只是云华仙子的话,让杨婵有些错愕。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治这位做女婿的,居然敢要求自家的丈母娘数万里迢迢跑到“瀛洲岛”来?
杨婵想知道为什么,杨戬和云华仙子也不例外。
“岳母大人、二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随朕前往‘圣殿’吧。”
面对这三人疑问的眼神,李治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杨戬的眉头皱了起来。
“二哥”?
似乎李治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称呼自己“二哥”了,都是“大哥”的叫着,今日怎么突然改口又叫回了最初的称呼呢?
杨戬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再去想它,和妹妹杨婵一左一右,护卫在娘亲云华仙子的身旁,向着“瀛洲岛”的第三重飞去。
出乎意料的是,当一行四人来到“瀛洲岛”第三重之时,李治却抢先了一步。
“岳母大人、二哥,朕在‘圣殿’最东方的位置亲手锻造了一座宫殿,还请岳母大人和二哥随朕一同过去吧。”
李治的举动再一次反常了,自家岳母和大舅哥过来,他竟然都不让到正殿中去奉茶吗?
这是说,李治做了三界共主之后,就看不起昔日的亲朋故旧了吗?
杨婵三人心中各自盘算着,李治却不紧不慢地在前边引路,折向东行,甚至还穿过了一处芳香四溢的花海,终于来到一处宫殿门前。
数人高的宫门敞开着,大门之上居然有着一副没有撰名的牌匾?
站在门外,能将里边的景象尽收眼底,红花绿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竟然还有袅袅炊烟?
“咯咯,九郎,‘圣殿’之中何时有了如此美妙的地方?这里有人在居住吗?”
面对如此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杨婵顿时觉得耳目一新,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进去看看。
“岳母大人、二哥、婵儿,朕空有‘圣人’手段,这些年来却只忙着东游西荡、争强好胜了,倒是把一件最要紧的事情给耽搁了。”
在云华仙子和杨戬面前,杨婵似乎真就是一个妙龄少女般,褪去了皇后或三圣母所有的束缚。
李治看着眼里心中一暖,抬手一拂,正中央的牌匾上显现出两个大字——杨府,并冲着大门里喊道。
“岳父大人、大舅哥,看小婿把谁给你们带来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