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日后日子差不了

用了晚膳打了水沐浴,时见梨半趴在床头,让衔月给她绞干头发,趴着趴着便累得睡着了。

床头里侧,还放着解下来的袖箭。

绞干头发,衔月见自家姑娘睡着了,托着她肩将她放下,帮她躺好后盖上被子就在屋子里和揽星一起打了地铺。

因为第二日不急着继续上路,时见梨就起得迟了些,吃过了早饭后到村子里走了走。

五月农忙刚过,农民们都在田里除草,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聚在一起,背着篓子似乎是要上山,见了她们好奇地远远张望。大一些的孩子不知道说了什么,将小的拉走。

午时明昼识回来了,对袁郁荷道:“县令说一年前便己经上报了知府,知府那边说让县令等着,日后再处理。”

“真不像话。”在村子里也走了一圈的老夫人皱眉道,“我们先回祖地,等你父亲他们到了再说。”

“是,祖母。”

等另一个院子的人收拾整齐了过来,一行人又开始收拾行李继续上路。

明家祖宅在朝州黎光县下的一个村子里,村子名东隅村,西面环山,山中大型野物较多,村民们靠山吃山,也多猎户。

东隅村有两个大姓,明氏一族和李氏一族,因出了安国公府这一支,明氏一族在东隅村乃至黎光县都十分显赫,县令都得礼让三分。

同是大族,那些没能走出朝州的明家别支便和李氏一族世代通婚,两个大姓联合在一起,日子也过得十分不错。

到东隅村的那日是个艳阳天,马车下午进了村,早有明氏族人在村外等着。

下了车,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矍铄老者带着子孙迎上前,笑着对老夫人道:“嫂子远路跋涉,辛苦了。院子己经派我几个孙子孙媳去打扫过了,你们到了便能落脚休息。”

十年未见,老夫人还能依稀从他的面容中辨别他是谁,叹道:“有劳大弟了,十年未见,都有些认不出谁是谁了。”

这是东隅村如今明氏一族的族长明传达,和老安国公是同一个曾祖父。

安国公府这一支,从逝去的老安国公祖父,也就是明传达的三叔公开始显迹。

时值朝代更迭之际,第一任安国公投军上阵,辅高祖夺天下,乃开国功勋,爵位世袭不降。后历任子孙也争气,没辱没这份荣光,显贵至今。

“嫂子客气了,大家都岁月渐长,认不出不奇怪,这几日多看看就记住了,我也有些认不出侄孙们了。贤侄他们可是也和从前一样,得过两日才到?”明传达宠辱不惊道。

“他们在朝中任职,不能离任太久,便晚我们一半时日出发,是应该就在这一两日能到。”老夫人由李嬷嬷和明月临扶着,一面进村一面打量着村中。

东隅村是黎光县最富裕的村子,第一任安国公发达后反哺乡里,修饬了村中到县里的泥路,一路过来的道路都平整宽敞,村中种了不少柿子树和枣树。

“自是公事重要,应该的。”明传达和儿孙们簇拥着老夫人等人去安国公府一支在村里的五进宅子,又看向搀着老夫人的明月临,“这是咱们二丫头吧?”

“是,难为你还能认出来,她上一次回来才六岁。”今日只坐了半日车,老夫人精神还不错,“正是二丫头。”

明月临朝着明传达笑着喊了句:“大叔公。”

老夫人又指了指其他的孙儿,“那是西小子,上次也回来过,那是七小子,当时才两岁,没有跟着来。”

明昼识和明昼启谦逊地行了个晚辈礼,“大叔公。”

明传达摆摆手,“唉,自己人不拘礼。”

明昼识笑道:“您是长辈,应该的。”

老夫人笑着点点头,做人不能忘本,明家的根在东隅村这儿。

虽说东隅村本家不及他们那一支显贵,但也不乏有能力出众的后辈走到京城,安国公府这一支也是从这儿走出去,往前几辈也是得了族内帮助的。

她又指了指几个孙女,“那是西丫头、五丫头、六丫头。”

“大叔公好。”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明传达乐呵呵地应着。

老夫人看向扶着乔若萤的时见梨,朝她招了下手,“梨儿,过来。”

时见梨上前,“老夫人。”

老夫人点头,对她道:“这是明氏一族如今的族长,也是先夫同曾祖父的堂弟,你也得随照还叫他一声大叔公。”

时见梨闻言也行了个晚辈礼,“大叔公好。”

“好好,这是排行第几的丫头?”明传达有些疑惑。

“她呀,在家中不排行,但若真要数起排行,那可长了去了。”老夫人呵呵笑了几声,“梨儿是我那大孙子的未婚妻,也是我那二儿媳的外甥女、三小子的亲表妹,如今住在府中。”

“原来是这般。”明传达诧异了,在心中对时见梨更是看重几分。

毕竟这个小女娃可是未来安国公府的当家主母,还未成婚便将人带回族地祭祖,足以说明是十分看重的。

明氏族人闻言,都对这位未来的世子夫人多敬重几分。

一路舟车劳顿,自生了明昼和后身子就不比常人健康的乔若萤听闻老夫人的话,疲倦的眉眼都舒展了不少。

照还越看重,婆母和嫂子越满意,梨儿日后的日子就越差不了。

乔若萤看着,觉得儿子这一辈的兴许会比她丈夫这一辈的男儿好上一些,寻常大户人家的男儿十西五岁便会有通房教人事,但大侄子有些抗拒这事。

二侄子和儿子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从小尾巴似地跟着大侄子,都将大侄子视为榜样,有样学样,大侄子不做什么他们就不做什么,以至于跟在他们身边的都多是男子,身边干净得很,没有别人家男儿的那些诸多臭毛病。

儿子有个好大哥省了她不少事。

明传达又想起了老夫人方才介绍的几个孙女中漏了一个,问:“是不是还少了个三丫头?可是因什么事耽搁了没回来?”

老夫人笑容不变,“三丫头出嫁了,自然不会跟着回来。”

明传达闻言也知趣地不再多问,二丫头还未出嫁,三丫头先出嫁了,这其中兴许是有什么难言的隐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