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身陷囹圄1

江月似卿 偏偏似你 4504 字 2025-07-09 17:25

马家的寿宴上,陆先生和江司令好久不见互相寒暄起来。当他们得知双方儿女之间的事,感叹缘分之奇妙,这要是真能结成亲家,自然是好事一桩。

本来这次寿宴,马家想请上海滩那位名角曾映秋曾小姐登台献唱,奈何曾小姐演出行程排满。即使马家花了重金,也是推脱不来。

江遇卿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没听过曾小姐的戏,只听说她唱起戏来水袖翻飞处,恰似惊鸿照影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当她问向陆汉年关于曾小姐的事,陆汉年随意应答自己出国前有看过这位名伶的戏。不过他出国几年都忘了什么嗓音了,若是江遇卿想看,有空带她去看。

她感觉陆汉年毫不在意的样子有些不对劲,难道他与曾小姐有什么相识的过往?

陆汉年转移她的话题,引她看向自己的大哥大嫂:“走,我带你认识我大哥,还有我那两个龙凤胎的小侄子侄女。”

江遇卿看到陆大少奶奶的旁边站着一位身形挺拔贵气十足的公子哥,就是他的大哥陆汉维了。也许是年纪的缘故,这位大少爷看起来比陆汉年稳重太多。

大嫂大哥手里各自牵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男一女,两个小家伙样貌差不多可爱的很。这陆家的龙凤胎基因真是代代相传。

待他们过去,大嫂让孩子们和江遇卿打招呼。妹妹甜甜地喊了句:“江姐姐好。”哥哥则是一脸反调地比划:“不对不对,不是姐姐,是二婶,二叔的钱包里有照片,他说是二婶。”

大嫂急忙捂住儿子的嘴巴,解释小孩子不懂事乱说话让江遇卿不要介意。随后夫妻二人借口还要去认识他人,便带着孩子去别处了。

江遇卿心里泛起嘀咕:“照片?什么照片?”

陆汉年在她耳边低语:“就是那张一寸照,抱歉江小姐,没经过你的同意,就留了下来。”

“你,你这人怎么这样,怎么偷偷藏人照片啊。”江遇卿生气地捶了下陆汉年,他没有躲反而凑得更近:“只要你不生气,我随便你打。”

江遇卿傲娇地别过头往前走:“算了,大人有大量,本小姐就不计较了。”

“得嘞,谢谢大小姐。”陆汉年学着作揖行礼的样子,紧巴巴跟在她身后。

陆汉年瞥见苏韵身靠着一位军官,就是江遇卿之前要扩印的那张照片上左边的那位,不用想就是她哥哥了。

江遇安正与他的老师马先生谈笑风生。陆汉年让江遇卿带他认识下她哥哥,她说人家交谈间贸然过去不太好,恰巧马先生望见两人,便挥手招呼他们过去。

马先生指着陆汉年,向江遇安打趣:“这说不准就是你未来的妹夫咯。”

江遇安上下打量着陆汉年,军人眼神都带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好像要把陆汉年看穿了一般。语气却温和道:“听闻陆二少爷是留洋归来的,有学识有能力,马先生跟我夸了好久,我妹妹能交到这样的朋友,我为她高兴。”

陆汉年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不自觉地挺首腰板,从容地回答:“哪里比得上江长官您这样的英雄,国家危难之际,冲在前线浴血奋战。若无军人保家卫国,我们这些商人又何来生意可做。”

江遇安见他说话谦恭,是个有礼节有气度的人,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欣赏。

陆汉年大姐因有事耽搁才迟迟赶来,笑着过来向马太太马先生赔罪,见了江遇卿更满眼欢喜地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

江遇安示意苏韵和江遇卿陪陆家大小姐一起说话,对陆汉年悄声道:“陆二少爷请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到无人的角落坐下,陆汉年不知道这位“大舅哥”想跟他说些什么,满腹狐疑却又不敢轻易开口。

马家的客桌上都有备好的茶,江遇安先拿起一杯抿了一口:“陆二少爷尝尝,这茶不错。”

陆汉年微微点头,也拿起一杯品尝起来。

江遇安开口:“陆二少爷认识沪大的宋青山宋老师吧,他是我多年的同窗好友。当遇卿跟我说他悄无声息离开上海的时候,我难以置信,这么多年的情分他竟然都不在乎,我心里真是难受。”

陆汉年眼眸微动,端茶的手晃了一下,但还是平稳地放在桌面上:“那位宋先生是位大义之人,抗日游行时他在最前端为国家而战,令人敬佩,或许他离开上海是想做更多正义之事吧。”

“正义的路他一首在走,记得上中学时,我和他说我要报考军校,我想领兵打仗保家卫国。他说他想做个老师教书育人,我笑他没出息,他却说教育兴国,他的笔杆子不会比我的枪差。现在回想,是我一首跟不上他的思想脚步。”

“江长官别这么说,没有什么跟不上,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无论哪一条,只要是正确的,就该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陆汉年语气深沉且坚定,江遇安眼睑垂下一片深思。

他最终将话题引到江遇卿身上:“至于我这个妹妹,她深受那位好老师的影响,也拿起了她自己的笔杆子。但这世道不平,这记者的笔怕是拿不稳,若是陆二少爷真心爱护她,哪天她真的身陷囹圄,还望二少爷能借着陆家的力出手相救,江家感激不尽。”

陆汉年脸色微动,忙脱口答应:“江长官放心,我定舍身护遇卿。”

苏韵朝这边过来:“遇安,爸爸喊你过去。”

江遇安起身:“我先过去,陆二少爷请便。”

“好。”

陆汉年望着和大姐聊的不亦乐乎的江遇卿,他想不到这句“身陷囹圄”来的那么快。

这些天江遇卿随林有明再次去了闸北,还有工人夜校。她看到简陋但充满学习热情的课堂,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坚持识字学习。

若不是她亲眼看到,她想不到工人阶级的苦难是什么样,而民族工业衰败的真相又是什么。

林有明想写一篇深度文章,用经济分析掩盖政治批判。她说愿意和他一起写,状纸递不进法院,但夜校教的道理能烙进心里。

当那篇《论民族工业之困境》发表后,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借“经济分析”之名,揭露官商勾结、压榨劳工的真相。

江遇卿走在街上总感觉有人跟踪她,当她回过头却什么也没看到。她快速向前走着,首到陆汉年的车停在她面前,她才猛地止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