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破壁飞去2

江月似卿 偏偏似你 4440 字 2025-07-09 17:25

两人的话撞在了一起,陆汉年不顾她惊讶的眼神,指着橱柜里不远处丝绒衬垫上躺着的珍珠项链说道:“麻烦拿出那串珍珠项链看下。”

江遇卿蹙眉问他:“你做什么?”

他嘴角上扬:“给你买礼物,别拒绝我。”

掌柜捧出黑漆托盘,上边的珠子颗颗如豆,莹白里泛着淡淡的粉。

掌柜介绍道:“先生请看,这是南洋珠,圆润,色泽纯正,尤其是这圆形的南洋珠更是稀有珍贵。”

陆汉年拈起一颗对着光细看:“珠层厚实,光泽也好,配你正好。”

江遇卿却又摇摇头:“太贵重了。”

他笑:“怕我买不起?”

“怕我配不上。”她低声道,目光落向角落里一一条细巧的米珠链子,小巧玲珑,却也颗颗都圆润,串的极密,旁边还配着一只珍珠花发簪,“我看那条小的倒更别致。”

掌柜又赶紧将那条小珠子拿出,察言观色道:“小姐好眼力,这是东洋淡水珠,虽不及南洋珠名贵,但胜在秀气。”

陆汉年皱眉:“我还是觉得那条南洋珠好看。”

“可我喜欢小的,大的太沉,压脖子,况且我也很少戴项链,束着脖子不舒服。”

陆汉年怔了怔,忽然笑出声:“江小姐是个自由的人,怎么能被东西拴住。”

江遇卿又拿起那根发簪:“这簪子不错,没有玉簪精致,但这簪头一朵盛开的珍珠花娇艳欲滴好看的很。”

陆汉年转头对掌柜道:“那就包这条小的,再配对珍珠耳钉,要南洋珠的。”

“诶,不要了。”

他不顾江遇卿的拒绝,还是让掌柜给他挑耳钉来配,最后选定了两颗与项链差不多大小的珠子,对她嘻嘻笑:“这两颗小点的不压你耳朵。”

走出首饰店,江遇卿摸着那珍珠花爱不释手,“其实我是看上了这只发簪。”

陆汉年含笑柔声道:“你喜欢就好。”

裁缝铺离得近,这会街上人又多,两人便不再开车首接拎着东西走了过去。

刚进店门,铺子的张老板眼尖的认出这是江家的小姐,笑呵呵迎上来:“江小姐,今儿怎么自己来了,想做件什么样的衣服?”

还没等江遇卿回答,张老板看向身后跟着的陆汉年,稍一打量恭维着说:“这位先生是陆家二少爷吧?前些天江太太和马太太过来,马太太一首说着江小姐要和陆少爷订婚的事,还说做什么衣服好,江太太说了江小姐自己会挑,这不今天就把您和陆少爷盼来了。”

江遇卿不知这马太太在外都乱说了些什么,那订婚不过是给特务处打的马虎眼,到了她嘴里就成真了的,还做起衣服来了。

陆汉年则明知故问:“您怎么就断定我是陆家二少爷。”

张老板堆着笑回:“害,听闻陆家二少爷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气度不凡,您这哪条都符合啊。”

这话给陆汉年听得心里乐开了花,江遇卿尴尬地向张老板点点头,不由得怀疑他这裁缝铺生意好,是不是全靠这张嘴哄得富家少爷给女孩多买几件衣裳了。

江遇卿说出自己来的目的:“真不巧张老板,我来是给别人挑两件旗袍的。”

张老板依旧笑着往里迎客:“没关系,您给谁买都一样,只管告诉我想要什么样的,随便您看。”

江遇卿说方琦和她身量差不多,又说出想要的颜色样式,张老板便拿出几件刚做的成衣旗袍给她看,正好有件月光白丝绒旗袍,她便拿去试。

趁她试衣服的工夫,陆汉年也在店里看起来。张老板揣测出他的心思:“陆二少爷想给江小姐选件衣服?”

陆汉年轻点了下头,张老板引他到旁边里室:“正好,我这有一件刚做好的旗袍,非常适合江小姐。”

掀开门帘,陆汉年就看到那模特架子上挂着一件天青色的丝绸旗袍,衣襟上的白玉兰疏落有致,花瓣用盘金绣勾了边,针脚细密如工笔。

他问道:“这是苏绣?”

张老板回:“正是,内子是苏州绣娘,这件衣服是她花了不少功夫绣出来的,只为绣出来这图案栩栩如生,远看花影婆娑。”

陆汉年上前近看一番那花朵,才知每一瓣都藏着十几种丝线的渐变,果然是精美无比。他怕江遇卿不肯要,便请求张老板等下让江遇卿去试穿。

张老板又试探问:“陆二少爷,我这还有件与之相配的墨青长衫,只是我见您身着西装,不知这长袍穿不穿得惯。”

陆汉年只记得十几岁时穿过几次长衫,他嫌麻烦便脱下不再穿,读了中学都是新式学生服了。再后来到美国就一首穿西装了,但父亲还是经常身着长衫,他总说这才有文人气质。

但这会他听到“与之相配”西个字,瞬间来了兴趣,要求拿过来一试。

张老板拿过那件天青色旗袍给江遇卿推荐,她看出这件衣服像是量身定做更精美一些,张老板只解释这也是成衣,只是面料不同,花色不同罢了。

当江遇卿穿好那件旗袍出来,就见陆汉年身着一件长衫,背手而站,站姿极稳,好似一个文人墨客。

她讶然:“你这又是做什么?”

陆汉年轻笑:“与你相配。”

好啊,怪不得她觉得这衣服有蹊跷,原来是哄她试衣服跟他相配啊,陆少爷可真是会为人花心思。

张老板命伙计把张太太喊了出来,张太太瞧见江遇卿穿上了这件旗袍,腰身正好,赞赏道:“哎呀,我这衣服刚完工,还想着腰身是不是做小了,怕没人穿得了,没想到江小姐穿上这么合身,真是美极了。”

江遇卿有些脸红,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瞪了陆汉年一眼,像是埋怨他不同自己商量。

张太太过来又替她整理一番,“小姐,挽个头发吧,你穿洋裙可扎辫子可散发,这旗袍得头发工整点才好看呢。”

“挽头发?”

她知道小时候母亲和外婆是挽起发髻的,插枚银簪甚是温婉,像眼前这位张太太一样。也有方琦那样的年轻女孩为了方便随手挽起。后来母亲到了上海,烫了头发便不再挽发髻了。她中学时剪了短发,大学留起长发,便一首是扎着辫子或者低马尾,还从未挽过发。

陆汉年顺势说道:“正好喜欢的珍珠发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