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无声告别1

江月似卿 偏偏似你 4420 字 2025-07-09 17:25

宋青山的伤在医院住了不到一周就出院了,期间江遇卿去看望了一次,有林小姐的悉心照料,她去了也做不了什么。

父亲的劝解让她想明白了,她不想再执着于这段虚无缥缈的感情了。除去爱慕,他们终归是相识多年,还有更重要的友情甚至亲情,在这乱世之下,愿彼此平安顺遂就好。

这场抗日游行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死水般的当下社会。让麻木的民众开始觉醒,让怯懦的官僚感到羞愧,更让侵略者意识到中国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些天江遇卿跟着谭书兰的学习,她己经能够独自采访记录。出了社会她才明白书本上的都是理论,只有实践的才是真理。

这天她一个人去黄浦江的码头采访扛包的工人。这天气热得邪性,黄浦江蒸腾着热气,码头工人们的汗珠子砸在滚烫的甲板上,“滋”地一声就没了踪影。他们赤膊的后背晒得黝黑发亮,像抹了层桐油的船板,汗水顺着脊沟往下淌。

江遇卿将这搬运的一幕幕按下了快门,拿起本子写下:“肩挑重担不言苦,辛勤汗水筑辉煌。”

工歇午饭时,工人们开始蹲在货堆后分食带来的食物,大多是杂粮窝头咸菜之类。她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个七八岁的男孩来送饭,她走过去问过才知道是工头老张的媳妇孩子。

老张媳妇告诉她,他们是从宁波来的,老家日子不好过,想着到上海做工会多挣一些。江遇卿问起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解释孩子是他们从宁波到上海的船上生的,所以取名水生,这小男孩有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眼神里却满是胆怯。

江遇卿从包里拿出几块糖给他,他不敢接,老张媳妇拍了下他脑袋:“拿着呀,记者小姐给你的,快拿着说谢谢。”

他这才轻轻接过,小声说了句:“谢谢。”

江遇卿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头,听见工头老张正在点刚才搬运的那批货。老张见她走来,冲她说道:“记者小姐,您摸摸这棉纱。”又咧嘴一笑:“跟东洋货不一样,咱们自己棉花织的,厚实!”

开往汉口的货轮鸣笛声响起,工人们不约而同地挺首了腰板,目送着轮船驶向长江上游。

她欲离去时,身后一句“江小姐。”让她停下脚步。

回头看到的是满头大汗的陆汉年。

陆汉年带她到码头凉棚处坐下,上次在照相馆觉得他像苦力汉,那今天就不是像,而是真的了,汗水浸透他的白色短衫,紧紧贴在皮肤上。

他抬手抹汗时,在脸上留下一道黑印,活像戏台上的丑角,可那双眼睛却比从前更亮了,不再是养尊处优的慵懒,而是透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儿。

她伸手递出去张手帕:“上次你给我的,该你用了。”

他望着那手帕眼神闪烁,透露出内心的波动,愣了一会才接过擦起脸来。

江遇卿好奇问他:“陆先生,不,陆二少爷怎么还亲自过来帮工了?”

陆汉年擦脸的动作停下,抿抿嘴开始油嘴滑舌:“你说过我是有用之人,我可得做出点真事不能辜负你的期望。”他停顿了一下,“真没想到,我们父辈竟然有过来往。”

江遇卿回了个笑:“是啊,好巧。”

“不管父辈有过什么,我只觉得能碰到江小姐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们的缘分。”陆汉年盯住了她的眼睛,炽热的眼神让她羞涩地别过头。

她有些不自在,心里想着真是夸错了他,这轻浮的少爷做派还是暴露出了。

陆汉年见面前姑娘如此羞涩,只好收回目光,倒起桌上的凉茶:“不好意思江小姐,粗茶一杯别介意。”

江遇卿嘴上说着没事,心里还在暗暗吐槽这人的轻浮。

陆汉年又说起月底沪大教学楼的落成仪式,问她会不会去采访,她摇摇头:“那天我不是采访的记者,而是毕业的学生。”

他才想起落成仪式是和毕业生典礼一起举行,他拿起茶杯一饮而尽,靠在椅子长呼一口气:“那正好,我父亲是捐助人,我会跟着他一起去,到时我们一起接受采访吧江小姐,新闻标题就叫做《陆家二少祝沪大优秀毕业生前程似锦》怎么样?”

江遇卿咯咯地笑起来,这少爷怎么越说越不正经了。

忽然吹来了一阵风,将这闷热的空气吹散了许多,也把人心头的火热吹平了。

“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江遇卿还要赶着回报社交记录,便起身要走。

“我送你。”

“不用了,我坐电车,陆二少爷我们毕业典礼见。”

“好。”

陆汉年怔怔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沪大新教学楼的落成仪式暨毕业典礼很快到了,新落成的明德楼矗立在老校区中央。

礼台下教育部官员们簇新的中山装、洋人教授笔挺的西装、本地士绅的锦缎马褂,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民国众生相。

陆汉年坐在最前排的左边,他从坐下就不停地往后最后几排的毕业生望去,寻找着江遇卿的身影。第二排的右边是学校的教授老师们,宋青山就坐在那中间的位置上,正低头在节目单上写着什么,抬头时二人的目光短暂交汇,便点头示意问好。

庄严气派的哥特式拱门下,陆先生手摸着汉白玉栏杆上“陆氏捐建”的铭文,眼角微微发烫,他将自己三分之一的流动资金全部浇筑在了这钢筋水泥之中。

“下面有请陆锡昀先生致辞!”

陆老先生缓缓踏上讲台,这位五十来岁的商人两鬓己见霜色,但腰背依然挺拔如松。

“教育救国,实业兴邦。”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这栋明德楼,希望能为中华培养出更多心系家国的栋梁之材。”

他轻抚讲台:“这座楼用的是苏州的砖汉阳的钢,但是…”停顿片刻,突然又提高音量:“但是没有一块砖石,比在座诸君的未来更珍贵!如今东北沦丧,华北告急,但请诸君记住,只要还有一座学堂在讲课,一间图书馆在开放,这个民族就没有真正跪下!”

陆先生的话偏离了秘书准备的讲稿,观礼席一阵骚动,教育部的官员们纷纷皱起眉头。

学生们的掌声却如潮水般涌来:“好,陆先生高义,我等谨记教诲!”